|拆除,是一場溫柔的告別

From Dust to Design:The Delicate Art of Demolition
舊屋翻新的第一步:不是重建,而是深刻的理解與釋放。
歲月在建築中留下了痕跡,有時是斑駁的牆面,有時是封閉的格局,更可能是一種與現代生活脫節的節奏感。拆除,是重新看見空間可能性的方式;是替新生活清出一條通道的動作
在本案中,我們迎來一處30年老大廈,原始格局大小失衡、動線不順、採光受限。我們選擇從「拆除」開始,像是對空間施行一場魔法 —— 將過去的不適拆解,為未來的生活釋放餘裕

BEFORE|過往的侷限
- 室內原為小三房格局,隔間林立,走道狹長而採光不足
- 客廳隔間突兀,一堵非承重牆切斷了與餐廳的空間動線
- 廚房設計封閉、油煙累積無排氣出口
- 天花板過多降層包覆,視覺壓迫、空氣不流通

為何「舊屋翻新」需要更細膩的拆除工程?
相較於新成屋或毛胚宅,舊屋翻新的挑戰在於:
- 老舊管線潛藏風險:電線可能採用舊制2.0mm未接地,水管亦可能為鏽蝕金屬管,拆除才能全面更換
- 施工記憶缺失:原屋主未留下平面圖或施工紀錄,必須從拆除中「讀懂」結構與空間邏輯
- 格局限制多:老屋常見小隔間、封閉走道、低矮天花等問題,拆除後才能重整動線,重拾空間呼吸
✒ 設計觀點:我們不只是為了解決老舊,而是為了打造適應當代需求的生活舞台

🛠️ 拆除作業|從結構清理到空間釋放
1|安全斷電斷水後展開保護工程
全區電源、水源與瓦斯皆預先中斷,避免施工風險
公共區域如電梯、樓道鋪設防撞護板,確保鄰里安全與美觀
2|拆除非承重牆,打開空間主軸
本案拆除客廳與廚房間主牆,改以中島作為視覺與功能的界定
廚房原為封閉式設計,拆除後,空氣流通與光線延伸自然展開
3|地坪剷除與基底平整
原磁磚與部分木地面全部剷除,並重新找平基礎層,避免日後鋪材翹曲
同時預留空間給未來設計的導角、導水坡度、或系統櫃架高
4|老舊鋁窗與門框拆除
全區更換為斷熱氣密窗,重新框構陽光進入的方式。原陽台格局與老舊鋁門窗也一併更新,使室內外語彙一致
5|精準拆除的重要性
承重牆與必要樑柱都需要設計師仔細劃定拆除範圍,讓格局改造時不會誤傷原有結構

工序
|
核心要點
|
設計師觀點
|
現場評估
|
與技師判斷可拆不可拆的牆
|
避免錯拆承重結構、保留可用基底
|
拆除施作
|
有保護、有清運、有分層
|
拆除以「最小破壞、最大保留」為原則,兼顧工程效率與空間管理
|
拆後檢視
|
是否有漏水、白蟻、老舊管路
|
提早揭露並解決潛藏問題,為未來省去麻煩
|

✏️ 設計師觀點|拆除是一場細膩的溝通
有時我們選擇拆掉的不只是結構,而是:
- 舊有的生活習慣(例如無光的餐廳角落)
- 不合時宜的收納思維(密閉式櫃體佔據了本可呼吸的空間)
- 阻礙家人互動的牆(例如餐廳與廚房的隔絕)

📌 Tips|拆除工程的 3 個常見迷思
A.拆除費用一定可以壓到最低?
便宜的拆除不一定周延,可能忽略保護作業或合法清運,導致後續追加
B.結構牆都能拆?
不可以!承重牆與剪力牆必須經由建築師或結構技師評估,不可擅拆,影響建築結構安全
C.拆除不需要設計師參與?
相反,拆除規模與手法會直接影響後續設計佈局與預算,設計師應全程參與溝通

結語|拆,是為了更溫柔地重來
拆除,從不是結束,而是序章。它是舊屋翻新的起點,更是對空間重新想像的契機。我們在每一面拆除後的牆裡,看見光線流動的可能;在每一塊剷落的地坪下,鋪陳出更適合現代生活的節奏。設計師所拆的,從不只是牆 — 而是把那些與當代生活不再契合的「限制」,溫柔地放下
讓我們從一場拆除,帶你見證舊屋的新生
追蹤我們,我們將帶你從頭到尾看見,這裡如何煥然一新
空間類型| 老屋翻新專案(屋齡約 30 年以上)
建物形式| 70 坪 / 舊式大樓住宅
設計任務| 全面格局重整 × 拆除工程主導 × 光線與動線釋放
立即預約:如沐官方網站|如沐官方 Instagram|如沐官方 LINE 帳號